科研動態

        信息工程研究所密碼理論與技術研究室鄧燚研究員團隊獲2023年國際ZPRIZE算法競賽第一名

        發布時間:2024-05-20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密碼理論與技術研究室鄧燚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憑借在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解決方案,在2023年國際ZPRIZE的[High Throughput Signature Verification]算法競賽中取得并列第一名的成績,與香港理工大學參賽團隊共同獲得50萬美元獎金。參與算法競賽的團隊成員主要包括吳卓、賴堃、齊石、李責勝、朱旭東和張心軒等幾位博士研究生。

        ZPRIZE是由區塊鏈業界發起的一項有影響力的競賽,旨在促進零知識證明技術的發展。該項賽事得到來自AMD,Aleo和Ingonyama等超過32個全球合作伙伴機構及贊助支持。在本次競賽中,鄧燚研究員團隊創新提出了將ECDSA簽名中的哈希運算和群運算分別用不同的證明系統進行證明計算,然后通過遞歸證明合成技術將全部證明聚合到Aleo生態中的Varuna證明系統。該項技術使得我們可以在32GB內存的一般個人電腦同時證明50個消息長度為50000字節的ECDSA的簽名驗證(包含keccak256哈希)并在Varuna中進行驗證,相比之前的結果可以節省10倍的內存使用并將證明時間縮短50倍以上。這項技術能極大提升區塊鏈系統的吞吐量和交易速度。

        零知識證明是一種密碼學基礎性工具,其允許證明者向驗證者證明某個斷言的真實性,而不透露該斷言相關證據的任何信息。零知識證明這一概念內蘊的模擬思想為密碼學從藝術轉變為科學奠定了基礎,發明者Goldwasser和Micali也憑此獲得了2012年的圖靈獎。

        零知識證明自提出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成為了密碼學中最基礎的組件之一,其不僅在諸如計算復雜性等理論方向上產生了出人意料的深遠影響,更是在諸如安全多方計算、身份認證與電子投票等現實世界應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在機密計算和數字貨幣這些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中更是扮演了底層理論基石的角色。在機密計算場景中,當數據以全同態密文形式參與計算時,證明密文上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在保證用戶個人數據隱私的同時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在數字貨幣場景中,允許證明某個賬戶擁有足夠的余額進行交易,而不必透露賬戶的具體余額,鏈上只需存儲簡短的證明,達到擴容和提高交易速度的目的。